樂曲解說

樂曲解說 (商麗鶯)

Hear My Prayer(垂聽我呼求)

這是德籍作曲家菲利士・孟德爾頌(Felix Mendelssohn, 1809-1847)最大眾化,最受歡迎的聖樂小品。這個作品是孟氏在1844年,5月到7月中一共八次訪問英國時的作品之一。這二個月的時間,孟氏自稱「瘋狂的時刻」。每晚不到三更半夜不上床睡覺。這段時間裡,除了指揮六次的 Philharmonic Society Concert外,完成他傑出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。他自稱,這二個月中所完成的音樂作品,超過幾年來所累積的成果。

這首優美的小聖樂曲中,毫無顯出作著繁忙中的疲憊、厭倦。相反地,音樂一開始,女高音獨唱,便顯出作曲家將自己全心沉醉於創作出安祥與寧靜的境界。當合唱加入女高音獨唱,唱出「敵人在咆哮,邪惡者很快地來臨,向我投躑罪惡與憎恨;惡毒正壓迫著我!啊!我將往那兒飛奔!?」音樂轉變為八分之三,E小調。呈現出陣陣的攬動興混亂,深切地表現出祈求者受惡毒壓迫,被恐懼侵擊的痛苦,迫切哀求之心境。經過一般戲劇性的女高音宣敘後,女高音唱出動人心弦的樂句「願有鴿子的翅膀,願有鴿子的翅膀,願有鴿子的翅膀!」把音樂從壓迫緊張的氣氛化開為平和,滿足充滿希望的意境。全樂曲後段,由四聲部交替唱出這優美的樂句而結束。

所唱英語歌詞是當年經孟氏所同意的英譯詞,非直譯德語歌詞。中譯歌詞如下:
上帝啊!求你俯耳,垂聽我呼求!
求你不要在我求情時迴避我!
求你用心,垂聽我呼求!
我緊緊連繫著你!
失去你,我將面臨一片黑暗,毫無指引。敵人在咆哮,邪惡者很快地來臨,
向我投擲罪惡與憎恨,惡毒正壓迫著我!啊!我將往那兒飛奔!?
我為難!我不知所措!
上帝啊!求你傾聽我的哀求!
我的心在胸口作痛;我的靈被死亡般的恐懼侵襲著!
我身處在顫抖與恐懼中。上帝啊!傾聽我的祈求。
願有鴿子的翅膀,毫無目標的任意翱翔;
願在荒野中,幫我建造一巢穴;
願在其中,得永遠的安寧憩息!

YouTube Videos:

  1. Hear my prayer --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2fxHSjnA4I
  2. For the wings of a dove --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hFaAUiBZ-YU

佛瑞、安魂曲 (Faure Requiem)

加布爾-佛瑞(Gabriel Faure ,1845-1924)的安魂曲, 寫于1887年, 為紀念父親所作。被許多人公認為是19世紀末期最好的聖樂合唱作品 。在作品中,反映了法國的藝術與文化最優質的層面—沉默、克制、半透明和細膩的特質。

Faure 曽引用哲人 Saint -Evremond 的一句名言「歡愉的愛和痛苦的迴避,是在人類可觀察到最自然的衝動」。這種衝動與理念在他的安魂曲中充份表現,也明顯反映在與Faure同時代的法國藝術家, Claude Monet 的藝術作品中。

整部安魂曲,是在一個至高點的旋律中,Faure 以旋轉式的技巧, 讓長長的抒情詞句徘徊在極簡單卻持有原本的和聲的音符上 ,往往以琶音的和弦的音符相互交織而發出光彩的效果。Faure 從傳統安魂曲的結構中,省略了 ”Dies Irae (震怒之日)” 的樂章的可怕畫面,這原是中世紀天主教對最終審判的概念 ,但這種概念對Faure 的本性與信念卻是陌生的。 在”Sanctus (聖哉)”樂章中呈現的,與最後𢓭一章 ”In Paradisum (在天堂)” 所呈現的一樣是譲歌聲在安靜的竪琴伴奏聲中飄浮著,沒有Verdi 「安魂曲」結尾時的恐懼、懷疑 ;反而是充滿安祥、寧靜與和諧。有作家建議這首”In Paradisum (在天堂)” 改稱為”In Elysium (在極樂世界)”更適當。

Faure 的安魂曲,是音樂史上的極品。整部安魂曲在任何段落中 ,沒有呈現戲劇性的興奮與沸騰 ,也不落於嚎啕的悲痛深切中。自始自終,以平和、寧靜與清澄的風格,超越對死亡的恐懼 ,抒發出祈求永遠安息之情 。如此高尚的心靈禱告之歌,只有法國浪漫派作曲家Faure 方能完成的。

YouTube Videos:

  1. Introit and Kyrie --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zqch8YP7b7w  [from 0:30]
  2. Offetory -- Omit
  3. Sanctus --
   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KwoyxglPwjw
   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zqch8YP7b7w [from 13:15]
  4. Pie Jesu --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zqch8YP7b7w [from 16:18]
  5. Agnus Dei --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-uzBqbMUvc [from 23:18]
  6. Libera Me --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NaIq8M47TvY [from 27:22]
  7. In Paradisum --
    • 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PLBvZ4rCFw
    •  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1BSfChH3ayY

古諾、聖希西利亞彌撒曲(Gounod - Saint Cecilia Mass)

「聖希西利亞彌撒曲」,是法國抒情作曲家查理斯、古諾(Charles Gounod, 1819-1893)所創作。古諾是法國十九世紀末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,作品得到當代多數作曲家所肯定與讚賞。他的 「浮士德」與「羅蜜歐與朱麗葉」兩部歌劇為愛樂者所歡迎, 也讓法國的歌劇擺脫了義大利歌劇風格的影響。當代作曲家拉威爾曾說過:「經過1880年前後音樂復興的先驅中,古諾名列第一。」

古諾出身巴黎音樂藝術家庭,年輕時就獲得「羅馬音樂大獎」。在羅馬進修期間,開始熱衷於十六世紀的教會音樂研究,加上受法國傳教士的影響,古諾渴望成為教士,雖然最後沒有如願, 但也促成他晚年熱衷於宗教音樂的創作的原因。

彌撒曲(Mass)原是天主教、東正教和聖公會彌撒儀式所用的音樂,後來成為教會音樂中最普通的合唱型式。古諾在「聖希西利亞彌撒曲」中,採用他本人相當擅長的豐富又多彩的樂噐搭配 。他使用豎琴與木管樂,創作出強烈的音樂效果與特殊的氛圍,使整部音樂充滿活力與美感。古諾樂壇的好友聖賞(Saint-Saens),對這首彌撒曲的評語極為中肯:「古諾【聖希西利亞彌撒曲】聽起來叫人飄飄然,它雖簡潔卻又壯麗,它溫和的亮光如晨曦,雖柔和卻銳利地叫人難受;那燦爛的光輝如放射線般直射透入聽者心靈深處……。」 彌撒曲中的「聖哉經」(Sanctus)最受愛樂者所喜愛,也是詩班、聖樂團經常演出的曲目之一。整首合唱旋律的優美,情感變化的激烈,非一般宗教合唱曲所能比擬。整部彌撒曲由Kyrie (垂憐經)、Gloria (榮耀經)、Offertory (奉獻經)、 Sanctus(聖哉經)、Benedictus(祝福經)以及Agnus Dei(羔羊經) 所組成。古諾在整首彌撒曲最後加上他日常的禱告詞 Domine Salvum (主啊!拯救我們)。這段禱告詞重複三次,第一段 Prayer of the Church,第二段 Prayer of the Army,第三段 Prayer of the Nation,鏗鏘雄壯的結束整部的彌撒曲。是十九世紀宗教音樂中,最有旋律美感的彌撒音樂之一。

Saint Cecilia (聖希西利亞),是第三世紀羅馬基督教會的殉教者之一。跟據傳說,聖希西利亞出身於羅馬帝國的貴族家庭,與一位貴族異教徒結婚,丈夫與小叔後來成為基督徒卻被殺害,她自己亦被斬首處決。處決日期不詳,但她的祭日確定為11月22日。據說她擅於演奏多種樂器,故被稱「音樂守護神」。歷年來,藝術家、音樂家、詩人常以她為題材作畫、作曲、作詩。

YouTube Videos:

  1. Kyrie,--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vZ93L28rr5E [from 0:55]
  2. Gloria in Excelsis --omit
  3. Credo -- omit
  4. Sanctus --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RszC42mAOtU
  5. Benidictus --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_MlhKXfTirs [from 38:16]
  6. Agnus Dei --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_MlhKXfTirs [from 41:32]
  7. Domine Salvum --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_MlhKXfTirs [from 45:24]